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以实际行动厚植爱农情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傅杖子村威灵净水助农实践团前往秦皇岛市傅杖子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由我校来自不同学院的8名学子组成,指导教师为光电催化与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东北大学研究员郭瑞。
一、志愿帮扶结善缘,知农冷暖践初心
青龙满族自治县傅杖子村小农户聚集,村里老龄化严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打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自2016年起,我校设立傅杖子村对口帮扶志愿服务队开始对傅杖子村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
2021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傅杖子村威灵净水助农实践团跟随志愿服务队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傅杖子村进行对口帮扶,在帮扶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当地养殖废水污染生态环境且难以处理,当地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要求,要求农户污水处理设备必须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标准,否则必须整改关停。因此,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农户需要自行购买畜禽污水处理设备。
团队成员在给村民张大爷清理猪舍时,大爷跟我们诉说道:“我们只能靠养这些猪赚点小钱,如果因为污水不达标就不准我们养的话,我们就没收入了。”看着门前池塘中浑浊的水和泛滥成灾的浮萍,大爷又叹了口气,补充道:“说实话,我们也想不污染环境,但市场上的污水净化槽全部都上万元起,农民根本买不起啊!”
看着村民们在生计和环保的两难中捉襟见肘,布满愁容的脸和无奈的感叹刺痛了团队成员们的心。自此,帮助村民解决致富难题的初心在团队成员中生根发芽,不断激励着团队成员为此不懈奋斗。
二、深入调研寻痛点,投身科研解难题
在听了张大爷讲述的难处以后,团队成员意识到,这绝不只是张大爷或傅杖子村村民面临的问题,于是团队成员在课余时间深入调研,历时89天,奔波了29个村镇,走访农户183家,足迹点亮整个秦皇岛市;采集废水212份,进行实验分析224次,发现养猪废水处理难达标已成为制约养猪产业振兴的关键难题。
团队成员对市场上现有污水处理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发现现有设备因大小、价格、普适性低、效率低下等多重原因并不适合中小农户使用。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我们想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制备出一款适合中小农户的新型污水净化槽,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
有“想法”还要能“落地”,团队成员加入学校光电催化与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投身科研以制定解决方案。经过了300多个日夜的定向研发和863次实验测试,成功做到试剂改性,工艺优化,结构创新,研发出一款专用于中小农户的高性价比净水槽,为解决中小养殖农户现有困境提出了完美的方案:
首先,我们针对养猪废水专门研发了一款环保高效催化剂——WL-863,利用微米级多孔技术将催化活性提高三个数量级,水中COD、BOD去除率分别达99%,具有循环稳定性高、寿命长、pH适用范围广的优秀特性,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其次,我们还优化了传统净化槽的内部构造,采用了生物法与强氧化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实现效率和成本兼得,不仅减少了占地面积,还能在灵活应对污水流量突增的情况的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最后,我们在设备中载入槽内温度低于5℃时能自启动的恒温器助力生物法处理,保证槽内维持在10℃左右,加快微生物活性和繁殖速率,确保设备在一年四季都能正常工作。
在这三大创新技术和15项专利的支撑下,我们的设备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污水处理效果均符合国家排放规定标准,成功地利用科技成果来解决乡村振兴技术难题。
三、重走帮扶来时路,助力农村焕新颜
为了验证净化槽的实用性,我们在秦皇岛市张各庄村进行试点,环境改善效果显著。试点成功后(2022年10月),我们第一时间“重走老路”,回到傅杖子村找到张大爷,免费为其安装一台新型污水净化槽,处理后的水达到三类水体标准,不仅可以直接排放至河中,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冲洗猪圈,实现畜禽资源化利用。
当地的小型养猪场听说了张大爷家故事后第一时间与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在使用我们的设备后,污水处理成本显著降低。
在村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既做到了绿水青山,又做到了金山银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走在傅杖子村的绿水青山之中,团队成员立下志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技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自找苦吃”地继续为绿色养殖奉献力量。
四、坚守初心不忘本,砥砺前行谱新篇
新型污水净化槽在傅杖子村深受好评,在与傅杖子村村支书商讨后,团队决定于7月15日-7月24日再次踏上征程,为更多村民安装净水槽,前往傅杖子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在启程前,团队成员巩固净化槽原理知识,熟练掌握安装流程,牢记老师嘱托,在仿真模拟安装练习准确无误后,整装待发,并在郭瑞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设备制造公司同力达环保公司参观并查看设备制造情况,并联系好设备的运达时间及相关安装人员。
再次来到傅杖子村,村支书向团队详细介绍了农户养猪现状:“由于政策限制,污水必须达标排放,村里养的猪少多了,好多居民都是听说了之前你们在张大爷家试点安装的设备使用不错,才托我联系你们。”团队前往村里第一个安装净化槽的张大爷家查看设备使用情况,张大爷告诉成员们:“设备安装以来,我没怎么操心过,院里味道都轻了好多,水用的也少,我和我家老婆子两个人就养了30头猪了。”检查设备时,队员们感慨道:“我还记得21年第一次来的时候,您当时还在发愁怎么多养点猪,现在帮您实现了这个想法,我们也都很高兴,保住了绿水青山,也没丢金山银山。”
在这次实践中,团队成员下田亲手安装设备,体验真实的养猪环境,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村养殖的不易。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们看到了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身影,深深被他们的勤劳精神折服。农户吃苦耐劳,朴实善良;村干部勇于担责,积极解决群众难题。在与这些养猪人的交谈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养殖相关的知识,亦与他们介绍了一些前沿的农业知识以及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希望能帮助更多中小型养猪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保护绿水青山。
身为东秦学子,哪怕前路漫漫,团队也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专业知识为人民解决实际难题,我们一直在路上。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