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邢原丽专访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邢原丽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邢原丽,女,籍贯:河北,1941年生,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湖社画会理事,北京世纪金色嘉园文化中心理事,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和平画院院士。
《荒原中的向日葵》曾入选中国第三届岩彩重彩画展;
《欣欣向荣》由湖社选入选“女人与世界—中国38位优秀女画家展”;
《万物生辉》《生命的礼赞》《美好家园》先后入选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美术作品展;
花鸟画作品入选华夏之星第一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
《共同家园》等作品入选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多幅向日葵作品先后入选全国书画大赛,分别荣获银奖、铜奖等;
《美好家园》《绽放中的美》等作品及其文章分别在《北京商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名人》《书画界》《世界知识画报》等报刊杂志多次发表;
《生命之歌》等多幅作品入编《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伟大的文艺复兴》《中华国粹·翰墨至尊》《世界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博览》;
《希望的田野》等多幅作品入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喜迎十九大》限量版珍藏邮册并颁发荣誉证书;
《共创辉煌》等两幅作品参加“一带一路·和平之旅国际书画交流展”;
2018年,多幅作品在博鳌新型城镇化发展大会首届博鳌传统文化年度任务总结表彰大会参加展出并评为“中国当代最具创新艺术家”;
2022年6月作品《含笑迎春放》入选中国国际交流主办的《第五回国际书画展》荣获银赏,作品被主办方收藏。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您在绘画花卉作品时,注重色调表达存在的空间和丰富的色彩变化,而传统线条隐没在色彩形体之中。请谈谈您对色彩在表现花卉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理解和运用。
邢原丽:天地万物,气象万千,独有花绽放的美,最令我感动。故而,我的作品以花的缤纷多彩多姿,及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表达我的审美价值与追求。
既然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激发了我创作的激情。因此,在我的作品里,比较重视色彩表达的空间,我认为色彩在形式结构中和谐的美,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影响作品中内在精神的展示。
春色寻觅 68x68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作为一位具有丰富经验和资历的艺术家,您是如何挖掘和表现花在您心中的气质和性格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技巧可以与我们分享?
邢原丽:我喜欢画向日葵,因为他始终向阳的特性,表明他的坚守、执着,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他的花意,给人以快乐与振奋。
我以《荒原中的向日葵》为题,以多种色调表现荒原存在的空间,及丰富的色彩变化,并以色彩替代具象的葵叶与枝干,使线条隐没其中,使橙黄色的葵花格外耀眼。彰显葵花虽长于荒野,却抵挡不住生命的力量——顽强与多彩。但也有不少作品,以生机盎然的绿色为背景,以此衬托出白色花的清丽、高洁,以表达我的人生价值观。如《百合花开万象新》在深浅的绿色中,少量墨色擦皴,增加层次结构的蕴涵,以此烘托百合花生命的活力与高洁美丽,寄托我的追求与希望,华夏大地,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万物欣荣,万象更新。
荒原中的向日葵 68x68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邢原丽:“培根铸魂”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立德树人,必须培人生之根,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正直、善良、有理想、有抱负,才能从心灵深处铸造为国为民,为中华民族不懈奋斗之魂,不为私利,一身正气,建功立业。为社会、为人民造福。
绘画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的文化形态的存在,必然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乐记》作为汉代艺术观念的论著,说艺术是“天地之命,中和之纪”,指出艺术肩负着人的使命,还有协调人与宇宙的使命,认为艺术家必须“备举其道,不私其欲”。即把自然的本质,从人不能感知的状态转换为撼动人心的状态,而不是宣泄个人的私欲,是进化人的魂灵,感知宇宙世界。
作为绘画艺术,义不容辞,应该肩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社会责任。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交相辉映,用赏心悦目的作品,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光明与美好。“培根铸魂”以达到“启智润心”的社会效果。
锦上添彩 68x68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在您的创作当中,是怎么样体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邢原丽:艺术的创作源自于生活,而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所以艺术作品“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才能表达华夏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鼓动民族斗志,受到人民喜爱,才能“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邢原丽:作为绘画艺术的践行者,应该认识到:有文化的自知,才能实现文化的自信、自强。因此,在绘画艺术作品的形式上,一定要与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习惯交相辉映,守正创新,创作出符合新时代人民大众喜爱的艺术作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凝聚民心,为人守诚、知礼、知耻、扬善、惩恶的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根与魂”兴百年之大业,成为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一股精神力量。
蓝色的梦 68x68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邢原丽:我仅是一名从事绘画艺术的业余爱好者,并未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只能根据自己的体会,作肤浅的回答。绘画艺术必须与时代交相辉映,现在已进入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科技使人上天入地,不断探索宇宙,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智能化也令人惊喜。
因此,人对美的需求,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作为绘画艺术,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创作活动,主题鲜明,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观念又要守正创新,树立文化自信。绘画语言上,既要继承借鉴,但又要独特的个性语言,使人赏心悦目,也要耳目一新。并力求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艺术效益,表现自然景观时,以服从规划艺术的目的。揭示万物内在的生命,表现物象的神韵,使其充满生命的活力,令人振奋,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 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邢原丽:具有重要影响力中国美术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等人,他们的作品确实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内、国外都具有影响力。但目前世界也进入了一个科技发展及智能化知识经济发现的新时代。
因此,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美术作品应该呈现多元化的审美形态,而不是单一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结构。但中国传统儒、道、禅三位一体审美境界的优秀作品,可彰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智慧。但同时,又要传达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早在汉代的《礼记》中提出“乐者,异文合爱也。”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交流,便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避免战争,不安。因此,在国际上交流的美术作品即要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价值,又要提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即多元化的美术作品。
牡丹依旧倾城笑 68×68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周文: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邢原丽:既然我已步入美术作品的创作园地,虽然现已年迈,精力不济,但在我能力范围内,也尽量想迈入新的起点,使自己的作品融入当代社会文化,从形式结构上有所突破,让色彩流动起来。适当的融入抽象的元素,让作品更加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激情,具有时代精神。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