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1. 首页>
  2. 资讯 >

河北大学“社区智慧养老”实践团队深入保定市开展社会调研:探索新时代城乡养老服务的破局之道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25-05-09 15:43:43阅读量:19597   会员投稿

2024年3月10日至15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银龄守护"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北省保定市多个社区,围绕"新时代城乡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主题开展了为期6天的深度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莲池区、竞秀区、清苑区的8个典型社区和3个行政村,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为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

在保定市莲池区红星小区,这个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社区里,团队成员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养老困境。小区内68%的单元楼未安装电梯,92%的老年居民月收入不足3000元。"每天上下楼就像爬山一样",75岁的独居老人王建国向团队展示了他因长期爬楼而变形的膝关节。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区内超过4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适老化改造尚未完成,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时常常需要排队等候。

与老旧小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建的丽景蓝湾社区。这里配备了智能呼叫系统、健康监测设备等现代化养老设施,但调研数据显示,43%的老人从未使用过这些设备。"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老人家用不惯",68岁的李奶奶坦言。社区书记张红梅告诉团队:"很多老人对智能设备存在心理排斥,觉得使用这些设备就意味着自己真的老了。"团队成员在现场测试发现,将设备提示音改为当地方言后,老年人的接受度明显提高。

调研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了城乡养老服务的差异。在清苑区冉庄镇的农村地区,78%的留守老人表示最需要的不是高科技设备,而是基础的日常生活服务。"我们最发愁的是理发、修水管这些小事",65岁的张大爷说。村卫生室的刘爱军医生指出:"对农村老人来说,一个能定期上门的全科医生比远程诊疗系统更实用。"这些发现让团队意识到,养老服务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套用城市模式。

在数据分析方面,团队共回收有效问卷412份,覆盖了不同年龄、收入、居住状况的老年群体。调研显示:城市老人最关注医疗便捷性(占比63%),而农村老人更看重生活照料(占比71%);在智能设备使用方面,65-70岁年龄段的使用意愿最高(达58%),但80岁以上老人中仅有12%愿意尝试。这些数据为精准化养老服务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调研期间,团队还与保定市老龄办、莲池区民政局等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莲池区民政局副局长周志斌指出:"大学生们的调研非常接地气,特别是对方言交互需求的发现,为我们开展'太行智慧养老推广计划'提供了新思路。"团队还走访了多家养老服务机构,了解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现状与挑战。

"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养老服务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文化习惯。"团队负责人张明表示。通过这次实践,团队不仅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更与多个社区建立了长期联系,为后续开展养老服务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结束后,团队立即着手整理调研资料,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保定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报告》,并将在报告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养老辅助系统。团队还将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保定市民政局、河北大学团委的大力支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扎根基层、直面问题的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更能为地方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团队计划在今年暑期开展更大范围的追踪调研,持续关注河北省养老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